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化学教案 > 正文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16 21:51:35 影响了: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苏教版化学1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

主备教师:王秋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吸附等重要性质和应用。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区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

3.通过导电性实验,感受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进而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4.初步学会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方法。能够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比较观察法 【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 电解质的概念 电离方程式的 【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实验1-9 1-10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展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标本,请大家通过观察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

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均一、稳定、透明 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悬浊液:(如:泥水)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引导学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

物质的分散系

分散剂)

分类:溶液、浊液、胶体

【新课讲解】不同点: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

(红字部分待学生回答后用呈现) 2、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胶体:ppt展示 【活动与探究】实验演示P12活动与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用聚光手电筒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时,现象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到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演示讲解】ppt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 (2)胶体性质:丁达尔现象

说明这种现象可以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2资料卡:胶体的应用

【讲解】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到达净水的目的。 【观察与思考】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哪些溶液的灯泡不亮,哪些灯泡亮?灯泡亮的那些物质属于哪一类?

【课堂小结】找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其它同学补充,同时多媒体呈现板书设计核对。 附: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

一、分散系与胶体 1. 分散系的类别和性质 2. 胶体的应用 二、电解质溶液 1. 导电性实验 教学反思:

1.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没有强调,使学生误认为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区别与溶液与浊液的本质特征。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性质,其原因是微粒对光产生散射,所以微粒大小是性质的内因。

2.怎么让学生学会区别胶体与浊液的方法是一个问题,因为微粒直径是一个不可用来作为判断方法的。

第五课时

【复习巩固】

1. 复述分散系的种类和胶体的性质 2. 溶液的导电性现象。

【学生讨论】为什么溶液会NaCl、NaOH、盐酸发生导电而酒精、蔗糖溶液不导电?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分析】水溶液中的化合物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以NaCl、NaOH、盐酸、酒精、蔗糖溶液为例分析) 【板书】4、化合物

电解质:像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探究】电解质包含哪些类别物质:酸、碱、盐等。

【问题解决】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C2H5OHSO3、H2SO4、 BaSO4 、 Na2O、 Al2O3 、Ba(OH)2 、 Fe【归纳概括】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重新再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

1. 电解质是化合物,Fe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 “或”是两种情况之一即可,BaSO4 、Al2O3虽然难溶于水,不导电,但熔化状态

下能导电。

3. 判断氧化物是否为电解质,也要作具体分析。

(1) 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的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

是电解质。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

(2) 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它们在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因

此是电解质。

【总结】电解质包含哪些类别物质:酸、碱、盐和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等。 同时要注意的是

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10-4 g),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但溶于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钡却几乎完全电离(20 ℃时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离度为97.5%)。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对其他难溶盐,尽管在水溶液中难溶,但只要在融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也是电解质。 【过渡】: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的状态下电离的过程如何表示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4的信息提示 【板书】5、电离方程式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

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

(2)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NaCl == Na+ + Cl-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判断方法:酸、碱、盐和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等 3.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先让学生根据电解质的概念来分析判断所给物质( C2H5OHSO3、H2SO4、 BaSO4 、 Na2O、 Al2O3 、Ba(OH)2 、 Fe ) 由于学生并没有全面理解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往只抓住一方面特征,所以形成了谁知冲突,讨论很激烈。然后一边讨论一边重新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很深刻,掌握地也很牢固。在学生感到无法判断一种化合物是不是电解质的困惑时,再教给学生简单判断方法,效果非常好。

2.学生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基础较好,比原来预设所用时间少。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老师认为是难点就是难点,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有学生来确定,是生成性的,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不能固守教材和教学预设,以不便应万变。

3.学生只有强烈的认知冲突时,才会产生学习的需求,也才能专心听讲。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构建,通过努力掌握的知识才能牢固,教师要尽可能不要替代学生学习,拚命讲个不休。

第六课时:复习练习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二:《化学与生活》(苏教版)全册教案

一单元 空气质量的改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知道大

气污染物的主要种类。

2.了解温室效应原理和主要的温室气体,知道地球表面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知道遏制温

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措施。

3.掌握燃烧脱硫的化学原理,了解汽车尾气的净化方法和静电除尘原理,通过查阅资料,

知道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居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空气质量的了解,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化石燃料的使用。

2、通过学习大气污染的治理,增强环保意识,增加生活常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有关大气污染知识的学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1.1 空气质量报告

教学重点: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种类。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导入】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开始化学选修课程的学习,《化学与生活》这门课程主要

从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具体问题入手,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

识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本课程分为三个专题,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专题1的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的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 1.1.1 空气质量报告

引出以下几个问题:

1.公布空气质量报告有什么意义?

2.空气质量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相互之间关系如何?

3.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他们对空气质量分别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1.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定期公布各地的空气质量报告,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对

空气质量乃至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还可以促使各地环保部门及时掌握当地的空气质量状

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空气质量报告由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等内容组成,其中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见课本P2表1-1。

【阅读】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页“检索咨询”,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

学生阅读、总结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

① 先确定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然后选取空气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为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即为空气污染指数。

【课堂练习】

1.某日某市区各项污染指数分别为:SO2≤49,NO2≤21,PM10≤23。请问当日首要污染物是什么?空气质量级别如何。

2.若某地区各种污染物指数分别为:SO2≤49,NO2≤21,PM10≤232,试分析一下,该地区所在的周围可能是什么环境,哪些病人症状容易加重?

答案: 1.SO2 ,优 ;2.可能为工业区,肺病及气管病人。

【提问】根据对我国的空气质量报告的分析,大家认为我国的整体空气质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为良,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为优,只有极少数地区为轻微污染。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空气受到的污染不太严重。从首要污染物来看,我国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及二氧化硫,只有少部分地区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

【过渡】那么这些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分别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阅读教材P3的“交流与讨论”栏目,我们一起来完成表1-2:

表1-2 空气中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正由于这三种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减少这些物质的排放,并对已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布置作业】

1.空气质量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如何?

第二课时 1.1.2 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

【导入】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而现在影响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问题主要是

酸雨,被人类称为“空中死神”、臭氧层受损、温室效应,对于前两者我们在上节课的空气质量报告中已经提到过,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温室效应。

【板书】 1.1.2 温室效应

【提问】和其他星球相比,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且昼夜温差不大,适合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这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有关。那么什么叫温室效应呢?或者讲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

【学生讨论回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及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允许部分太阳辐射(短波辐射)透过并达到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同时,这些温室气体又能吸收从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使热量留在大气层内,仅让很少的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宇宙空间,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在此我们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模拟大气中的温室效应,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页的“观察与思考”栏目。

【演示实验】

【注意事项】

①两支温度计的型号要相同,最大量程100℃为宜;

②瓶口不要塞得太紧,以免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将瓶塞和温度计弹起;

③灯泡不要直接照射温度计,灯泡要置于两个锥形瓶的正中间,使两个锥形瓶的受光照程度相同。

【实验现象】盛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内温度较高,盛空气的锥形瓶内的温度较低。

【解释】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使锥形瓶内吸收的热能与散发的热能之比大于另一只 锥形瓶内吸收的热能与散发的热能之比,导致盛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内温度升高。

【提问】那么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呢?

【板书】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代烷、水蒸气、臭氧等。

【提问】温室效应的加剧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板书】3.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讨论】它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板书】(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介绍】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

【讨论回答】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总结】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还特别签订了一个条约《京都议定书》,并于1997年通过。

今天我们就主要学习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原理以及它所带来的危害,还有我们如何有效地去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布置作业】

1.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2.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3.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哪些?

第三课时 1.1.3 治理大气污染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防治

【导入】 20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人类在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几乎控

制了所有的生态领域,可在这种快速“生产文明”的过程中,日益严重的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一样,正日渐成为人类威胁自身存在的隐患。在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主要污染物给我们的空气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来治理这些大气污染物。

【板书】 1.1.3 治理大气污染

【提问】目前很多大理石雕像在近几十年间的腐蚀程度远远超过前几百年,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讨论回答】是由于大气受到了SO2、NO2等酸性气体的污染,致使雨水的酸度增加,与大理石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大理石被腐蚀。

【讲述】酸雨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请大家思考教材第5页的“问题解决”,我们一起来学习酸雨的形成过程。

【板书】(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1)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2)SO2 + H2O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2.硝酸型酸雨的形成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练习】要防止酸雨的产生,最直接的方法是阻止SO2及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以下提供几种治理方法,请大家根据原理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回收SO2,常见的有石灰石--石膏法及氨水法;

石灰石脱硫的原理如下:石灰石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可用来生产副产品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氨水法脱硫的原理:氨水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铵,硫酸铵可用作氮肥。

2.汽车尾气中含有NO及CO,若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空气,因此,在许多汽车的尾部常装有尾气净化装置,通过使用催化剂(如:钯Pd),促使NO和CO反应生成无害的N2和CO2。(注:简单介绍无铅汽油的意思)

【学生回答并板书】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1.石灰石脱硫:CaCO3 2↑

CaO + SO2 = CaSO3

2CaSO3 + O2 = 2CaSO4

氨水脱硫: 2NH3 + SO2 + H2O = (NH4)2SO3

2(NH4)2SO3 + O2 = 2(NH4)2SO4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三:《化学与生活》(苏教版)全册教案

一单元 空气质量的改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知道大

气污染物的主要种类。

2.了解温室效应原理和主要的温室气体,知道地球表面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知道遏制温

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措施。

3.掌握燃烧脱硫的化学原理,了解汽车尾气的净化方法和静电除尘原理,通过查阅资料,

知道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居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空气质量的了解,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化石燃料的使用。

2、通过学习大气污染的治理,增强环保意识,增加生活常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有关大气污染知识的学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1.1 空气质量报告

教学重点: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种类。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导入】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开始化学选修课程的学习,《化学与生活》这门课程主要

从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具体问题入手,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

识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本课程分为三个专题,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专题1的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的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 1.1.1 空气质量报告

引出以下几个问题:

1.公布空气质量报告有什么意义?

2.空气质量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相互之间关系如何?

3.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他们对空气质量分别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1.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定期公布各地的空气质量报告,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对

空气质量乃至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还可以促使各地环保部门及时掌握当地的空气质量状

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空气质量报告由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等内容组成,其中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见课本P2表1-1。

【阅读】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页“检索咨询”,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

学生阅读、总结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

① 先确定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然后选取空气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为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即为空气污染指数。

【课堂练习】

1.某日某市区各项污染指数分别为:SO2≤49,NO2≤21,PM10≤23。请问当日首要污染物是什么?空气质量级别如何。

2.若某地区各种污染物指数分别为:SO2≤49,NO2≤21,PM10≤232,试分析一下,该地区所在的周围可能是什么环境,哪些病人症状容易加重?

答案: 1.SO2 ,优 ;2.可能为工业区,肺病及气管病人。

【提问】根据对我国的空气质量报告的分析,大家认为我国的整体空气质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为良,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为优,只有极少数地区为轻微污染。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空气受到的污染不太严重。从首要污染物来看,我国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及二氧化硫,只有少部分地区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

【过渡】那么这些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分别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阅读教材P3的“交流与讨论”栏目,我们一起来完成表1-2:

表1-2 空气中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布置作业】

1.空气质量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如何?

第二课时 1.1.2 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

【导入】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而现在影响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问题主要是

酸雨,被人类称为“空中死神”、臭氧层受损、温室效应,对于前两者我们在上节课的空气质量报告中已经提到过,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温室效应。

【板书】 1.1.2 温室效应

【提问】和其他星球相比,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且昼夜温差不大,适合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这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有关。那么什么叫温室效应呢?或者讲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

【学生讨论回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及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允许部分太阳辐射(短波辐射)透过并达到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同时,这些温室气体又能吸收从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使热量留在大气层内,仅让很少的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宇宙空间,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在此我们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模拟大气中的温室效应,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页的“观察与思考”栏目。

【演示实验】

【注意事项】

①两支温度计的型号要相同,最大量程100℃为宜;

②瓶口不要塞得太紧,以免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将瓶塞和温度计弹起;

③灯泡不要直接照射温度计,灯泡要置于两个锥形瓶的正中间,使两个锥形瓶的受光照程度相同。

【实验现象】盛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内温度较高,盛空气的锥形瓶内的温度较低。

【解释】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使锥形瓶内吸收的热能与散发的热能之比大于另一只 锥形瓶内吸收的热能与散发的热能之比,导致盛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内温度升高。

【提问】那么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呢?

【板书】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代烷、水蒸气、臭氧等。

【提问】温室效应的加剧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板书】3.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讨论】它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板书】(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介绍】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

【讨论回答】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总结】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还特别签订了一个条约《京都议定书》,并于1997年通过。

今天我们就主要学习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原理以及它所带来的危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害,还有我们如何有效地去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布置作业】

1.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2.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3.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哪些?

第三课时 1.1.3 治理大气污染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防治

【导入】 20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人类在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几乎控

制了所有的生态领域,可在这种快速“生产文明”的过程中,日益严重的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一样,正日渐成为人类威胁自身存在的隐患。在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主要污染物给我们的空气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来治理这些大气污染物。

【板书】 1.1.3 治理大气污染

【提问】目前很多大理石雕像在近几十年间的腐蚀程度远远超过前几百年,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讨论回答】是由于大气受到了SO2、NO2等酸性气体的污染,致使雨水的酸度增加,与大理石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大理石被腐蚀。

【讲述】酸雨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请大家思考教材第5页的“问题解决”,我们一起来学习酸雨的形成过程。

【板书】(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1)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2)SO2 + H2O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2.硝酸型酸雨的形成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练习】要防止酸雨的产生,最直接的方法是阻止SO2及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以下提供几种治理方法,请大家根据原理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回收SO2,常见的有石灰石--石膏法及氨水法;

石灰石脱硫的原理如下:石灰石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可用来生产副产品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氨水法脱硫的原理:氨水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铵,硫酸铵可用作氮肥。

2.汽车尾气中含有NO及CO,若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空气,因此,在许多汽车的尾部常装有尾气净化装置,通过使用催化剂(如:钯Pd),促使NO和CO反应生成无害的N2和CO2。(注:简单介绍无铅汽油的意思)

【学生回答并板书】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1.石灰石脱硫:CaCO3 2↑

CaO + SO2 = CaSO3

2CaSO3 + O2 = 2CaSO4

氨水脱硫: 2NH3 + SO2 + H2O = (NH4)2SO3

2(NH4)2SO3 + O2 = 2(NH4)2SO4

相关热词搜索:九年级 苏教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