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体育 > 正文
 

生活化体育

发布时间:2024-04-27 12:34:39 影响了:

生活化体育篇一: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研究

作者:张璐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生活化体育)·中学教师》2012年第06期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实践表明: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就越有兴趣,就越能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因为生活总是以整体面目出现的,所以只有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力求整体性,努力把教学内容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中并加以组织,以创造出学生的“履历情境”。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现实感,还要有理想性,案例三通过显性和隐性的环保教育的渗透,让小学生体验到爱护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真正涵义,感悟和追求生活——争当“环保小卫士”,来赋予教学内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让每一个孩子的心情得到彻底的放飞,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的兴趣和魅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案例又是很好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师把生活情景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小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案例一就是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爬行做内容:案例二就是根据遵守交通规则来设计:案例三是环境保护教育为主题;案例四则根据生活中天天见到的洗衣的场景;案例五是增强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来展开。当然这五个案例,并不意味着体育课程内容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所有生活都可以作为体育课程内容,课程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消失了,那是对体育课程庸俗化的理解,必须对生活化的内容做出教材化的改造,达到体育课堂身体和心理的负荷要求,以及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从而寻求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学术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生活化

让学生回忆家人洗衣的情景,说出过程,并且自己能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学会洗衣动作。将洗衣的场面进行创作表演,能与同学愉快的讨论、创作、互助合作,能欣赏同学的表演并说出感想。这些目标体现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价值。

体育教学是为培养人服务的,必须把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建构学生可能生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可能生活对学生具有内在价值,能够给予学生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生活能力,激起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体育教学目标设计必须考虑两点,一是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需要的整合,使学生通过特定课堂学习生活的熏陶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的人;二是人类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与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以及学生人生价值实

现的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认识起点,以现实课堂生活为条件,以学生的可能生活为根本着眼点,从全人类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系统性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如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创造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评价激励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生活化体育篇二:关于体育生活化问题的探讨

关于体育生活化问题的探讨

关于体育生活化问题的探讨

1.前言

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必然。体育的本质属于生活,在现代社会更应该靠近生活,进入家庭休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国家称社会体育身体锻炼为“生活体育”,这是很确切的表达了当代体育的特征的。“体育生活化”的理念提出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是由于没有操作性概念和满意的操作方法,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阶段。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运动,人们力图在寻找体育进入生活的有效途径。他的发展对于人素质的提高社会稳定经济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生活化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生活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生活化就是某一社会行为的形成并溶入个人或家庭生活的过程,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行为。体育生活化就是指以体育活动为形式和内容,以维护终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发需求和日常行为的过程。”[1]简言之“体育生活化”就是说,体育是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体育是一种古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迫于生存的危险和生活的艰难,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以提高人类适应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逐步发展。可见,在以体力劳动为主要生产力的漫长的岁月中,体育与人类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但到了当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带给人们无限快捷的同时,也导致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致体育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领域,这不可避免的给人们身心带来许多沉重的负担,一系列“文明病”“科技病”相继产生。面对身心的危机,人们又不得不重新审视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人们发现要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快乐的心情,一种积极的生活

关于体育生活化问题的探讨

态度以及享受现代社会高质量的生活,体育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物质等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对体育功能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体育已经和必将全面回归人们生活,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

2.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撰写需要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

文献资料法是指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各种类型的研究课题都需要采用的方法,并且都是每个课题本身在选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与研究总结阶段都必须应用的方法。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分别查阅了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相关文章等等,进行了研究和学习。

逻辑法是指运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从中概括出定理和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逻辑法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其中的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3.讨论与分析

体育生活化是一种隶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系统,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变化发展影响下,起变革传统生活方式的推动作用。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形式和功能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而得以实现,从而形成满足大众生活享受、发展的需要,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过程。它可以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使用:

其一,体育本身要改造自己,适应生活,实现体育内容、形式、目标的生活性,与不同的生活要素相互适应,协调一致,使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融于大众生活中。

其二,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大众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直接或间接参与实现中各种以体育为中介的生活活动,并视其为自身善度余暇,健身愉悦,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关于体育生活化问题的探讨

3.1体育生活化的结构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意识、生活价值观和体育欲求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全面性、丰富性和层次跃迁性,形成一个有利于体育生活化萌生、发育的不断扩大和丰富的体系。对体育生活化进行结构分析的角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多视角分析体育生活化就难以深入地、切和实际地认识体育生活化在我国目前生活方式转型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1.1影响体育生活活动的条件

这是体育生活化形成的客观前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系统。自然环境无疑是人们体育生活化形成的基础。如不同的地理、气候、物产条件等自然环境,使人们形成某种带有普遍性的生活方式。如我国南方人善游泳,北方人喜欢冰雪运动,内蒙古大草原的人们善摔跤,新疆人善骑术,而朝鲜族人则喜欢荡秋千等等。

制约体育生活化运行的社会环境要素,则是个庞大的系统。概括得说,又可分为宏和观个微观两大类。宏观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发展特点、有关体育运动运行的政策、法律、舆论宣传导向、文化教育、道德规范和民族传统的要素。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向人们提供的宏观社会条件不尽相同,也就决定了我国各地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差异性。微观社会环境,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环境,包括人们具体的劳动条件、收入和消费水平、闲暇时间的利用、社会安全、文化状况、体育设施、体育服务、体育组织等等。由于在即定的社会客观条件下,每个人所遇到的具体微观条件是不同的,因此所有这些都很实际地影响着人们对于体育生活化价值的认同和行为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将出现一种大众体育生活化规模上的抉择。

3.1.2体育生活化活动主体

活动主体在体育化结构中具有核心地位。它可以是单独的个人,也可以是某个群体(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等)。人们的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生活活动的主要动因,也是人么体育需要在主体生活意识上的全面表现,它既决定个体生活需要的次序,也规定者个体对于体育生

关于体育生活化问题的探讨

活化项目内容形式的选择和由此而获得的生活满足。

3.1.3体育生活化活动形式

作为体育生活化结构中的外在要素,现阶段我国物质生活产品和精神生活产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于体育的需要欲望,这种内在欲望必然外显为人们的各种认知活动,也表现为人们实际的体育生活活动。但是人们在现实中所处的外在生活条件又是相当复杂的,尤其在目前情况下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文化物质、行政权力、生活方式上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在实际功利问题上也必然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使得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往往不同。即使是处于同一社会层面的人,也会因为人的物质追求生活成就动机的不一样而出现差异。这就必然导致大众在对于体育生活化价值的认同方面和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形式上的同一性和多样性。

3.2体育生活化的功能

体育缘于人类生活,其影响力必然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今天,其强身健体愉悦生活创造生活的重要意义在人们生活中日渐凸现,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

3.2.1 体育生活化的直接功能

体育生活化的直接功能是满足人们的不断增长的体育活动需要。作为直接生命需要的一种遗迹,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新领域形体同步成长中得到满足。它既是以艰苦来磨练人们的身心,更多的是一项快乐的活动,它是参加者身体健康愉悦,从而获得超越性快乐;是体质强健,心灵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树立和培养一种热爱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3.2.2体育生活化的间接功能

体育生活化的间接功能,是指通过体育的渠道,达到培养锻炼者生活情、操遵纪守法,传播社会发展和大众体育发展的信息等目的。在此,体育生活化经常是作为一种手段来加以运用,成为达到另一种功能的媒介途径。例如,体育活动中的某些形式化、秩序化、规范化的功能可以淡化、消解,或转移人的某些原始的自然本性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生活体验,使之通过运动得到宣泄和引流;体育活动提供人的行为规范,使人日

关于体育生活化问题的探讨

益成为社会认可的个体,获得正式社会成员的资格;体育活动培养人成为社会中的特定角色或角色组合体;体育活动形成群体的凝聚力,使相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成员有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3]

3.3体育生活化的实现及其实现环境

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涉及到人、体育以及与人、体育相关联的种种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体育生活化的实现环境。

3.3.1 体育生活化的实现

体育生活化的实现,即:将体育活动转化成社会成员县和生活方式,是相应的社会主体真正的使体育活动融进自己的生活空间与生存时间落到实处。体育生活化的实现从宏观角度开看,以体育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为标志,即全社会人们的体育活动参与率是否提高;从微观角度来看,以体育对社会成员个体的影响程度作为评判尺度,即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意识是否真正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否真正改观,人们的健康水平是否真正提高。它以体育生活的目的、要求、愿望、目标变为实现为归依,它更强调结果,而不局限于活动形式或过程。

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从生活的视角来审视、观察体育功能的实现。由于它以整个社会生活大背景为依托,因此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的形式、过程的分析。特别是体育生活化这一结果状态,它是复杂的内外环境在体育运作过程中共同作用形成的。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人、体育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3.3.2实现体育生活化的环境因素

体育生活化实现的环境,是指在体育生活化的实现过程中,与体育生活化的实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们能够与体育生活化的实现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对体育生活化的实现产生直接、间接的正、负面的影响。根据环境因素对体育生活化的实现发生影响的方式,可分为内环境与外环境。内环境与外环境因素,对体育生活化的实现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其中,内环境因素是体育生活化实现的条件,外环境是体育生活化实现的依据。

(1)内环境对实现体育生活化的影响

内环境是指在体育生活化的实现过程中,直接作用于体育生活化的实

生活化体育篇三:体育生活化探讨

摘要:体育生活化是社会主义体育的基本特征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体育应生活化。文章在阐释体育生活化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生活化的缘由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体育生活化;目标;缘由;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86-03

体育生活化是一个政策性问题,也是一个学术性问题。怎样理解体育生活化?体育为什么要生活化?体育怎样生活化?本文主要阐释了体育生活化的含义,探讨了体育生活化的缘由,提出了体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一、“体育生活化”释义

“体育生活化”虽不是新名词,但到底什么是“体育生活化”?它涵盖的范围有多大?还需我们对其相关文献进行进一步梳理。早在1950年《新体育》创刊时就说:“建设新体育,是要把体育普及到千百万劳动人民中去。使体育成为广大人民的体育,溶化到人民的生活中去,成为人民在自己伟大建设事业和国防事业中获得胜利的一个有力因素和保障。”不难看出新体育的特点是要把体育普及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和人民生活融汇成一体,这就是“体育生活化”的原意。但什么是“生活”呢?《辞海》中是这样诠释的:生活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从体育的本质看,体育是以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为目的的一种身体活动。“经典型”的直接参与与“非经典型”的间接参与是体育的两种基本参与形式。那么究竟应怎样理解“体育生活化”?作者认为:体育生活化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以维护自身健康,提高生活品质为目的,体育成为日常生活的自发需求和日常行为的过程。

二、“体育生活化”的缘由

1.经济的迅速增长,为体育生活化提供了物质保障。曾经有人说“体育是吃饱了撑着的事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经济活性得到充分发挥,gtp、gdp连续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农民的温饱得到基本解决,正向小康迈进;城市职工生活逐渐进入小康消费模式,消费水平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极大提高”。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是休闲体育开展的经济基础。

2.闲暇时间增多,为体育生活化提供了时间保证。休闲体育是一个既需要“钱”,又需要“闲”的事业。如果说经济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那么时间就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时代也已到来,现代人类的生产劳动也在发生着本质变化。现代化背景下脑力劳动正取代体力劳动,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工作时间大大缩短,闲暇时间大大增加。随着家务劳动正向社会化、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家务劳动时间必然还会大大减少,闲暇时间还将继续扩大。巨大闲暇时间为休闲体育介入人们的生活,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了时间保证。

3.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体育生活化提供了思想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发生着变化。“健康就是四肢健全,身体没有疾病。”这是以前人们的普遍认识,而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人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才算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现在,“健康第一”的思想,“终身体育”的思想,“花钱买健康”的思想,“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等新观念、新思想正日益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引领现代人生活方式变革、新体育生活方式建立的先导与思想基础。现在人们所推崇的健康已不是早先传统意义上的健康,而是“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一种完美状态。”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4.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为体育生活化提供了时机。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膳食数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居民谷物和薯类消耗显著下降,而肉、蛋、牛奶和水产品则明显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交通的便利发达、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人们的运动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引起了各国“富贵病”的流行。现代生活中,生活的快节奏,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给人们带来了高度的紧张、压抑。青年人面临升学、找工作的压力;中年人面临事业、家庭的压力;老年人还要为子女的工作、房子担忧。如果人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给自身带来的困扰,就极有可能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和导致人体健康水平下降。亚健康状态的人在城市人口中已占到70%。大量的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健身的确是抵御现代“文明病”的良方妙药。体育活动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5.人类自身的体育诉求,是体育生活化的根本动力。体育活动自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方面体育现象的存在,历史悠久。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体育活动。原始人为了生存所进行的上山捕猎,下河捕鱼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有体育的影子,体育与生产劳动是融为一体的。体育与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形成同步;另一方面,最具体育基本特征的走、跑、跳、投、攀爬、负重、游泳等运动形式,对于原始社会中的人类已十分平常。但是体育的独立也使得体育脱离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体育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大量应用,政府对竞技体育的过度强化,社会对体育荣誉的膜拜,这也使体育成为少数精英人才的运动,现代体育的发展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体育的发展脱离了体育的本质,竞技体育中的异化现象与体育原有的伦理精神背道而驰,体育的本质已消失殆尽。好在人们及时清醒,把目光转向了大众体育。自北京奥运后,我国政府对体育的投入也转向了大众体育。现在,有生活情趣的大众体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老年人体育方兴未艾,青少年体育培训班随处可见,各种体育俱乐部如雨后春笋,体育旅游、体育探险悄然兴起,学校、社区举办的亲子运动会或家庭运动会??体育运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直到家庭和个人。生活体育已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

三、“体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1.理论上构建合理的体育价值观。体育生活化的根本是要构建合理的体育价值观。合理、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对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弊端在于着重强调体育的知识传递和技术、技能的培养;所强调的是体育的工具性价值,轻视了体育的理想性价值;构建合理的体育价值观,还必须要克服传统体育价值观中的“二元对立”思想,把理想性的价值观和现实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

2.实践上倡导生活体育。针对体育方式的缺陷,我们倡导生活体育。传统的体育方式具有依附性、被动性、封闭保守性,体育参与者的生活方式完全被忽视。体育方式的多样化,自主化,是克服传统体育方式弊端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我们不仅要引导体育参与者确立健康的心理,指导体育参与者建立积极向上的体育意识,还要培养体育参与者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引导体育参与者融入社会生活,尽快使体育生活化。

体育生活化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与现代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力紧密相联。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体育生活方式可以增强现代人的体质,缓解各方面的压力,并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有效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解决人们在现代生活方式中所产生的“文明病”和“现代生活方式病”,使人在完整的生活世界中获得人性的完满和自由,从而实现体育的价值——使人成为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生活化 体育 具体体育生活化内容 体育生活化社区 什么是体育生活化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