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正文
 

哈佛女孩的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4-04-24 02:46:23 影响了:

哈佛女孩的学习方法篇一:哈佛生活和学习方法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这幅流传在网络上的照片,令人震撼。

据说,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

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梦想,为什么在哈佛就能实现?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

她回忆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

谢娟说,有一个在哈佛学习的北大女孩,她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那个北大女孩说,她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很大。“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

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

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上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对此,谢娟也非常感慨:“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但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

旅美教师吕老师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不起眼的停车位。

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有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要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

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告诉你———在哈佛的凌晨四点半。

哈佛图书馆墙上训言

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5.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6.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都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7.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8.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9.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哈佛的校训是“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MagisAmicus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的意思是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是哈佛学生学习和为人的准则。其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去探求真理。众所周知,柏拉图作为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对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死后,他不是简单地继承柏拉图的理论,而是在总结和批判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与老师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哈佛的校训发挥这一理念,鼓励学生一切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正因这一观念深入哈佛师生的脑海,所以做出许多影响重大的科学贡献。

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当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另外大约只有10%到15%的哈佛本科生可以直接考入哈佛的研究生院,这又是大多数的哈佛学生的奋斗目标,所以竞争相当激烈。初次走进哈佛的学生大都经历过一个心理调整的阶段,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走进哈佛校门的每个学生各有特长,你是小提琴的一把手,他是某个考区的数学尖子。一个来自休斯顿的学生告诉我,进了哈佛才知天外有天。他原来是当地高中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显不出来了,在选的几门功课中,门门都有曾参加过美国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尖子。和这些同学竞争,很难进入前10%,所以心理有些承受不了。

我认识一个在哈佛读本科的韩国女孩,她在韩国念完小学才来的美国。入哈佛后第一年,选了一门韩国文学课,由来自韩国的著名教授上课。课上所讲的韩国古典文学,使她感到很吃力,很不容易得到“A”,她说真不知道其他非韩国来的同学是如何完成这门功课的。

如同每块奥运金牌的背后凝结大量训练的汗水一样,每个哈佛学生都要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还是那个韩国女孩告诉我,在第一年,她选了五门课,每门课的教授都留下大量的作业和阅读材料。完成一门没问题,两门还可以,三门就很紧张。要想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作业,就只有缩短晚上睡觉时间和牺牲周末休息。临近大考,很多学生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我看哈佛医学院的学生个个身体都显得很健康,显得很“阳光”,且很有自信。几乎没见医学院的学生穿很前卫的奇装异服或留有怪异的发型。一个学生告诉

我,哈佛在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但校风还是相对保守,生

活上相对简朴,原因之一是学业上的巨大压力,看书都感到

时间不够用,几乎都没时间化妆,更没有时间去做一些前卫

的打扮。

离别校园前,在哈佛的校门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为增长

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这是哈佛的

教育目标,也正是我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zz 一个中途退学的哈佛学生: 目标成功济苍生

寄托天下[http://exam.gter.net]2007-10-05 02:48寄托家园 joe824

转自: 偶得园地

接在萨默斯后面,博克代校长又宣布,授予比尔.盖茨法学博土的荣誉学位。对此,到埸群众反映十分热烈,但其兴奋的成份大大多於意外。比尔.盖茨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1973年他考进哈佛大学,只读了两年,就中途退学,和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连学士学位都没有,但现在是世界首富,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人士。他本该1977年大学毕业,距今正好30年。今天,哈佛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大家都认为是理所该当。

大家等着听比尔.盖茨的演说,但是,那是下午的仪程。颁发荣誉学位以后,大概十一点半,全校庆典暂时休会。大家回到各自的学院去,吃中饭,并给每个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

我们回到法学院。在法学院图书馆大楼前,早搭起了一个高台。高台前则是几百张大圆桌,每张桌子可坐十人,中间摆着香槟酒,等着大家入席。这是一个几千人欢聚一堂的盛大宴会。新科的硕士、博士们同家人坐在一起,大家互相庆贺,笑语盈盈,充满了欢乐的热烈气氛。

最激动、最兴奋的时刻,还是领取学位证书。毕业生们排着长队,一个一个挨次走上高台,在法学院院长手里接过学位证书。大家都是一脸的灿烂笑容,有的人抱着小孩上台,让自己的娃娃从小感受一下哈佛的气息。还有一个人居然牵着爱犬,大概想让他的狗也沾上点喜气吧。家长们则是在台下挤来挤去,忙着找合适的角度拍照。每当一个毕业生接过学位证书时,他的家长、亲友就在台下一齐鼓掌,喊着他或她的名字,大声欢叫喝彩。

(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哈佛女孩的学习方法)我在旁边观察,这个时候最劳累、最辛苦的人要属法学院女院长。她穿着红色长袍,面带笑容,先给每个人握手,再递上学位证书,碰到毕业生带上台来的婴儿,还要亲一亲,抱一下。毕业生太多了,她的手也一定握酸了。我看她不时抽空擦掉脑门上的汗水。

法学院的毕业生委实不少,总共有六、七百人。我现在才弄明白,哈佛法学院毕业生的学位分三等: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JD)和法学科学博士(SJD)。校长授予比尔.盖茨他们的法学荣誉博士(LLD),那是专门表彰为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贤能人士的。

记得两年前,李敖曾经在一次讲话中拿吕秀莲开刀,说“吕秀莲太可耻了。她是哈佛的一个补习班出来的,不像马英九,马英九是正统哈佛大学毕业的,而吕秀莲是冒充哈佛大学毕业的。”我这里替吕秀莲说句话,她不是“一个补习班”出来的,哈佛毕业也不是“冒充的”。她在哈佛法学院上了一年学,得的学位是法学硕士。当然,她比不上马英九,马英九在哈佛法学院攻读了五年,得的是法学科学博士。马英九确实非常了不起,像他这样的法学科学博士每年只有十来个。哈佛法学院毕业生最多的是法学博土,我对女儿说,“你的学位比吕秀莲高一级,跟马英九比还是低了一级。”当然这只是开开玩笑。其实,看看比尔.盖茨的例子就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是不能单纯用学位来衡量的。

法学院发完学位证书后,本来,我们应在二点钟回到全校庆典主会埸,继续开会。但女儿同她的同学们又是照相,又是话别,依依不舍,等我们赶到主会埸,已经三点半了。几万张椅子当然早就没有我们的

份,这次石级也别想占到位,连过道上都挤满人了。人越来越多,大家对台上正在进行的讲话似乎不太经

哈佛女孩的学习方法篇二:读《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有感

读《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有感

好多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听到一些叔叔阿姨谈到“刘亦婷”这个名字。对,就是那个哈佛女孩。

因为刘亦婷上了哈佛,她在中国父母们的眼里成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孩子;因为刘亦婷上了哈佛,她的爸爸妈妈自认为成功地培养出了一个天才,所以不吝赐教——撰写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因为刘亦婷上了哈佛,所以中国千千万万个怀揣着“培养天才梦”的家长们,将《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奉为了教育经典。

然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却说:“没有丰富阅历的人看《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些书,容易把一个人成功的真正原因误解了。”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系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罗森说:“中国人认同‘刘亦婷’这样的成功标准,不是说不好,是有些过分。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获取成功,而不再是为了学问,学到什么不重要,考取什么大学才是唯一重要的。这样做的结果很清楚,是负面的:自我中心,谁都希望成为刘亦婷,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当然不会成功,他们会产生失败感、挫折感,自杀的人也有。”本书——《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的作者萧愚认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他深刻认识到写一本这样的书给那些“被误导的学生和家长们”是多么重要。他在前言中呼吁:“与一切关心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奔走、呼喊、殚精竭虑的人们共勉。”

为了找到那本“教育经典”——《哈佛女孩刘亦婷》,我问一个朋友的母亲借来了这本书。一接到手,这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素质培养纪实”。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向来追求的,刘亦婷的父母在那时就懂得如何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了。很多人都被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迷惑了,认为刘亦婷是靠全面的素质、杰出的才能进入哈佛的。以下我摘录一些出自《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内容。

“当时成都闹市区常有无证小贩被纠察人员撵得四处逃窜,婷儿曾多次近距离地看到过小贩们惊惶的表情。我们借机告诉婷儿,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真本事,将来就只能当个无证小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婷儿虽然同情无证小贩,但绝不甘愿落到这种下场,从此再也没有说过不想做作业的话。”

“那位老师也高兴得把婷儿的录取通知书甩得‘唰唰’直响,说:‘晓得不?你这一小张纸,值两万五啊!”

“按照‘法乎其上’的原则,我们还有一个秘密的目标,那就是鼓励婷儿争取当‘状元’。因为北大的热门专业在四川往往只招一两个学生。”

光是这么几段文字,相信现在我们用理性的眼光不难看出,这完全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孩子对于小贩的同情被迅速转化为歧视,继而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那张值两万五的录取通知书,不是将对于知识的渴求与金钱赤裸裸地联系在了一起吗?我国教育部针对一些媒体和网站对所谓高考状元进行炒作发表了意见:希望各媒体和网站停止此类宣传。为的就是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刘亦婷家长所鼓吹的论调,正是跟这种健康的舆论氛围相悖的。

那么我们不禁会有疑问,难道刘亦婷真的没有自己对于学习的主见,任凭父母对其的一切操纵吗?刘亦婷在日记中曾经写道“每个老师都只布置了适量作业,确实每科都不算多,但7门加在一起就能把人压的喘不过起来。除了每天的作业外,还有周记、练习册、习题集、小结等。就算哪天布置的作业少,也不敢贪恋玩耍,因为后面还有一大堆常规作业像一条无形的锁链在锁着我们。我曾试过每天抽出半小时打乒乓球,结果感到时间一下不够了,常要做到晚自习结束,根本没时间复习预习。”这是一个典型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挣扎的孩子的形象,一个连打半小时乒乓球时间都没有的孩子,一个成天坐在板凳上的孩子,能是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精华吗?

作者在书中提到,刘亦婷的作文越写越差,三岁时妙语连珠,十岁时失去童真,十七岁时

灵气全无,想必和学习压力有很大的关系。我读过刘亦婷三岁多“写”的一篇小品文。

滑稽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巨人,他的手非常大,比房子还大。

可是他的手帕很小,比我的手还小。

这个巨人用这么小的小手帕来擤鼻涕。你说滑稽不滑稽?

这篇小品文寥寥数语,却充满童趣童真,读来诙谐可爱。但这些在她往后的日子里消失殆尽,你说可惜不可惜?

说到这里,我想到我高三的时候,班主任的一段“至理名言”——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他曾到苏北某所名校借鉴其成功的教学经验,回来后大发感慨,结果是我们班晨读时间比原来提前了40分钟。事实摆在眼前,虽然《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书里写的不正是当今坐在教室里一批一批的孩子吗!只是很少有人能和刘亦婷一样进入“常青藤”。

教育教育,教育的是孩子。你对你的孩子究竟了解多少?CCTV曾经报道过一个叫刘立早的清华学生。1998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2002年,获得学士学位,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学反应工程专业,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2003年3月,他却从清华大学申请退学。2003年6月,他第二次参加考试,并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庄子?秋水》里有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人尚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何不先听听孩子的心声,再进行适当的教育呢?

我们再来看看Oracle公司总裁埃里森在耶鲁大学200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吧。“因为,我,埃里森,在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你们非常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摘录这段话并不是鼓吹大家退学,而是看看到底是什么才是成功的最大驱动力。是名校吗?是头悬梁锥刺骨吗?是放弃一切除书本以外的东西吗?不是!

真正的教育是兼顾四商的教育,即智、情、慧、魅。很多大学生现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缺乏知识,而是因为没有其他能力。知识太多了但不知道怎么用就是一种病,即“痴”。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试着听听孩子的心声,制定健康的教育计划,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追寻属于自己的梦吧。不要再让那些所谓的神话害了孩子??

哈佛女孩的学习方法篇三: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说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我们考试要加油。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